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结合云南省的社会发展实际纷纷提交提案、提出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我校罗黎辉副校长、杨保建副校长积极建言献策,引起媒体关注。现将《云南政协报》的相关报道转引如下:
殷殷牵挂心浓浓兴教情
作为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教育发展情况多年来一直备受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在提案中,很多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教师群体。
教师是不能忘却的主体
“全国各地农村学校不同程度都存在教师缺编、或因财政困难有编不补现象,从而大量使用代课教师。”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表示。他在提出的《关于在中西部地区县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实施“特岗计划”的提案》中指出,应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县乡(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实施“特岗计划”,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罗黎辉还特别提出了《关于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的提案》。他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老师普通话培训的长效机制。
政协有作为 “五位要一体”
3月9日至10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小组讨论, 主题是结合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履行职责实践讨论政协工作。围绕主题,驻滇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提案是载体
杨保建委员建议,提案工作应有科学的目标导向和评价机制。他说,从提案的入口来说,很多提案是重复的、相近的、关联的,可由同一界别协商后提出数件精品提案,也可由提案委等部门建立“提案打包机制”;从提案的出口来说,许多提案的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应合力办理,以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效果。
杨保建对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进行了思考,他说,应明确政协的组织性质和民主党派的角色定位,并形成思想共识。他认为政协最主要的构成是民主党派,最核心的作用是提供协商平台,以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及所联系成员群众的作用。因此,他认为民主党派是政协“参加单位”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改成“组成单位”更为准确。
公开“三公经费”打造阳光政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三公经费”问题引起了云南代表、驻滇委员的关注。
行政成本过高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三公经费”居高不下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公经费’过高的根源在于行政成本过高。”驻滇全国政协委员杨保建说。
杨保建指出,行政成本过高的表现在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他认为要精简行政机构人员,依法来制止人员、机构反弹。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副职和虚职。推行节约行政成本的制度,直至取消“三公经费”,从源头遏制和消除行政成本。
(引自《云南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