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省政协委员-何民教授为昆明交通解堵开药方 是否限购限号已需考虑

作者: 时间:2014-01-20 点击数: 来源:

交警人为控制信号灯状况应改变

昆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示意图

去年的省两会上,多位省政协委员以昆明交通拥堵现状为中心,提出了大量提案。转眼一年过去,他们如何看待现在的昆明交通呢?采访中,一些委员坦言:在目前进行大量地铁建设和建筑工程的状况下,昆明交通拥堵暂时处于无药可解的状况。不过,前景是光明的,今年他们将继续为昆明交通解堵开出药方,绘制出一幅解堵蓝图。

1公交优先

“路中公交专用道侧移是

‘公交优先’战略的萎缩”

解堵不能从让路私家车着手

背景:路中式公交站台“被侧移”

1999年3月2日,世博会开幕前夕,由昆明市和苏黎世市专家共同设计的昆明第一条公交专用道——北京路公交专用道开工建设,同年4月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条全长4.7公里的路中式公交专用道随即成为昆明特色,随后几年,昆明又发展了几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目的是让昆明公交快起来,让更多市民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缓解昆明交通拥堵的状况。

然而,这种路中式公交专用道从建设之初到如今的“寿终正寝”,一生充满争议。去年,昆明市政府通报,将结合昆明6条地铁线优化调整公交专用线网,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将涉及地铁沿线的路中式公交站台调整到路侧,并确定今后新建公交站台将全部建为路侧式公交站台。

无论路中式公交专用道如何备受争议,但对于“公交优先”这个大战略来说,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无疑是有所成效的。有科研单位曾在昆明路中式公交专用道出生之初的几年内,考察过它的效用,发现在公交专用道实施前,昆明主城区的公交平均运营速度为9.6km/h,实施后两个月提升为15.2km/h,提高68%。1999年和2001年进行的两次民意调查显示:1999年居民对公交专用道的总支持率为79%,2001年居民的支持率则高达96%以上。

另一方面,近年来,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去年年中已突破180万辆。

观点:让路私家车不能解堵

针对以上现状,多年来都以交通问题为提案核心内容的省政协委员何民,今年仍然计划就这个问题提出提案。他认为,随着昆明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状况越发明显,将路中式公交站台侧移,以让出更多道路资源供应给私家车的做法,是之前一直秉持的“公交优先”战略的萎缩,以让路私家车来解决交通拥堵是不科学的。

在他看来,倡导市民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才是解决昆明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否则再多的道路资源也满足不了昆明机动车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而另一方面,限购、限号的政策是否应该在昆明发声,也已经是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2智能交通

“昆明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低,智能控制方面比较落后

加大投入实现智能化管理

现状:很多信号灯都由交警人为控制

“昆明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省政协委员何民说,比如二环的一些匝道进行限时封闭,但昆明采取的是非常原始的做法——派几个人放两个墩子守在那里,实际上只要在匝道装个信号灯,实现匝道控制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来看,昆明在交通智能控制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状态。而且,在交通智能化建设方面,他没有看到明确的投入计划。

对于这一点,省政协委员马光宇也有同感:“按理说,红绿灯应该是根据交通流量来设置的,但我发现昆明的很多交通信号灯都是交警人为控制。”他说,这种只看到一个路口状况的人为控制方式,打乱了交通信号灯“绿波”体系,一个路口倒是放通畅了,前面路口又拥堵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体现的就是昆明在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观点:加大交通管理技术含量的投入

对于这个问题,委员们的意见都是要加大交通管理科技含量的投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当今,通过智能化方式来管理交通已经是许多城市的共识,哪怕是昆明的邻居贵阳,在这个方面也似乎比昆明先进很多。

据了解,贵阳在交通瓶颈区域外围路口、主干道沿线路口、旅游区进口路段,都设交通引导大屏,同时通过网站滚动发布、广播播报等多种手段,将实时交通状况、交通管制信息、交通突发事件等及时发布,为出行者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起出行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双向反馈通道。此外,还建设城市停车场管理系统,对市区大中型停车场的车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发布,引导驾驶员尽快找到停车位。

北京在这方面更是先行者,2006年,北京就开通公众出行网,推出“交通眼—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发布”服务,覆盖了北京市五环以内几乎所有道路,路况信息每5分钟全面更新一次。市民可通过互联网适时查询各路段交通状况,避开拥堵路段,进而选择合适的出行线路。对一些重点路段和复杂立交桥,还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进行指路服务,提高通行速度。

3立体交通

“城市交通发展缺乏规划,立体交通不够”

学北京上海多建立交桥

“昆明以平面交通为主,缺少立体交通的支持,这不仅从现有交通状况上可以看出,从新建的交通干道上也可见一斑。”省政协委员马光宇举例说,呈贡新城区设计建设的时候就没有立体交通,现在几个高校和呈贡行政中心才搬过去没有多久,通往呈贡的道路已经堵塞得一塌糊涂。这说明规划观念是滞后的。

他认为,昆明应该向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学习。比如上海,虽然人多车多,但交通状况比昆明还要好,立体交通比较多,三层的立交桥随处可见。

如果立交桥数量太多让司机“犯晕”怎么办?这可以学习北京经验。北京建立了“北京立交桥交通导向服务指南”,只要在地图中拖动鼠标,划过桔红圆点,即可查看相应立交桥名称,点击可查看行车线路动画演示。

4停车场

“那么多城中村改造,为何不一并建设公共停车场?”

新建小区应配建足够的停车场

“昆明那么多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什么就不能在改造时一并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省政协委员马光宇认为,虽然昆明的停车场建设在前期做得不够,但仍然有很多机会结合现在的各类改造和新建项目补足。

比如可以学习深圳,要求新建小区除了要配建满足本小区居民需求的、足够的停车场地外,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而昆明的现状是,新建项目连自身的停车需求都无法满足,也有一些小区或单位,虽然有空余的停车场地,但并不对外开放。所以昆明也应该如深圳一样,在城中村改造等项目中,规定为社会车辆提供一些停车位。这有助于把昆明从“有路就停车”的现状中解救出来,释放城市中微循环的道路,从而顺畅交通。(转自云南网)

版权所有©昆明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